临床表现
临床表现:
1.骨折局部症状 主要为膝部肿胀明显,股骨髁间或内外髁部位压痛;传导叩痛亦较明显。
2.膝关节功能障碍 因系关节内骨折,稍许活动即可引起剧痛,因此,其关节功能受限程度更为明显。
3.特殊检查 膝关节内积血(液)征及浮髌试验多为阳性,应常规检查。
4.分型:根据骨折的部位及形态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四型:
(1)单髁骨折:指内髁或外髁仅一侧骨折者,其又可分为以下两型(图1):
①无移位型:指无移位之裂缝骨折,或骨折纵向移位不超过3mm,旋转不超过5°者。
②移位型:指超过前述标准的移位。
(2)双髁骨折型:指内外髁同时骨折者(图2),其形状似V型或Y型者,亦可称之为V型骨折或Y型骨折。一般多伴有程度不同之移位。
(3)粉碎骨折型:一般除股骨髁间骨折外,多伴有髁上或邻近部位骨折(图3),其中似T形者,称之为T型骨折。骨折端移位多较明显。
(4)复杂骨折型:指伴有血管神经损伤之髁部骨折,各型有移位之骨折均有可能发生。
治疗
治疗:视骨折类型、移位程度、可否复位及每位医师的临床经验等不同,在处理上差别较大,但仍应采取较为稳妥的方式。
1.对位满意者 包括无移位的骨折及虽有移位但通过手法复位已还纳原位、基本上达解剖对位者,可采取非手术疗法。患肢以下肢石膏固定,但应注意避免内外翻及旋转移位。
2.对位不佳者 应及早行开放复位+内固定术,其内固定方式视骨折类型不同而具体掌握。常用的方式包括:
(1)拉力螺钉固定:用于单髁骨折(图4)。
(2)单纯骨栓固定:适用于单髁骨折。
(3)骨栓+钢板螺钉固定:多用于T型、Y型、V型及粉碎型骨折(图5,6)。
(4)L型(Moore式)钢板:使用范围同前,但固定牢度不如前者,可加用拉力螺钉(图7)。
(5)其他内固定:视骨折的类型、移位情况、施术条件及个人习惯等不同尚可酌情选用长螺钉、钢丝及其他内固定物,以求恢复关节面的完整而有利于下肢功能的康复。
(6)合并有其他损伤:应酌情加以处理。
①血管伤者:多因骨折端刺激腘动脉引起血管痉挛所致,破裂者较少见,先予以牵引下手法复位,如足背动脉恢复或好转,可继续观察,择期行探查术(可与开放复位及内固定同时进行);如复位后足背动脉仍未改善,且疑有动脉损伤,则应立即手术探查。
②神经损伤:以观察为主,除非完全断裂者,一般多留待后期处理。
③合并膝关节韧带伤:原则上早期处理,尤其是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者。对半月板破裂,不宜过多切除,仅将破裂的边缘或前角、后角部分切除即可。